2015年11月11日 星期三

邊境漂流 / 賴樹盛

p.41 勇於築夢的孩子,永遠不會感到孤單,當夢想起飛的同時,世界都將隨之起舞。因為,生命的本質源於純粹,勇於觸及自我的內在樣貌,不斷挑戰自我的外在習性,唯有動機越是單純,越能讓人邁出步伐,堅定信念,所謂的改變才有可能真正開始發生。
p.42 世間一切所有,從來就不是憑空發生,才更需要人們敢於嘗試。

不在他方 / 陳綺貞

p.12 短短一首歌,可以意會他生命的某種缺口,就像蝕破的葉子,生命再也不能保持圓滿狀態。以隱晦、曲折、暗示的方式,唱出生命的最痛,這正是他內斂含蓄的藝術。而這種表現手法,也正好彰顯在他的散文書寫。
p.14 <聲音採集計畫> :「我聽到垂直降落的不滿,不如落葉瀟灑躺在充滿生命氣息的泥土上,任人踐踏,發出慶祝自己遠離死亡即將重生的歡呼」。
p.19 生命的影像會再細索無聲的流動後,浮現出來
p.30 人生是用來享受的,不是用來理解的。 在我花了幾十個小時,越過幾座海洋,經歷過幾十年的成長,思念外婆千百回以後,才真正知道,在花開得最美滿的時候,你不移開釋憲的看著它,在你眼前,開始凋零的瞬間,你沒有驚嘆,沒有憐惜,你只是知道,你正在看一朵世界上最絕美的一朵花。
p.36 我曾經驚嘆他的盛開,卻阻止不了他的凋零。生命如果能像音樂播放器的裝置,設定無限循環在同一首摯愛的歌,這樣真的會比較好嗎? 最令人害怕的,不是你必須眼看著落下的花瓣自然的腐爛,而是因為恐懼而將整盆花株連帶泥土一併揮去,附上厚厚的水泥,永不聞花香。 但願美麗的靈魂自由,肆意揮灑無憾。
p.42 只是我沒有雄心丈量世界,探險家把新大陸都發現玩了,現代人只能往內心去挖掘探索。挖掘到的,卻很可能是以你命名。我發現在無盡的心靈宇宙,還有許多可以存放你的空間,以你為旗幟的土地;當你越過基因的篩選,重重阻礙的輪迴,有了溫度,形體和語言,你走進我的心。載體也不再是帆船、馬,和飛機,而是愛、書信,和夢。相同的是,都需要勇氣。
p.46 我有時候會訝異信件裡面的思緒暢快流通,或是跳躍,或是異常綿密的情感,特別是當寫信的人也不確定是否會收到這封信,那種敘事之中挾帶不確定的憂慮,都讓信紙變成一個舞台,我看得緊張、沮喪、雀躍被鼓勵,或是覺得可惜。
p.90 每回想到因為時間在人身上所造成的改變,就會對未來充滿了期待。
p.96 悲劇有兩種:「一種是你想要卻得不到;第二種是你得到了。」
p.162 但是我相信每個人的一生,都還是有決定性的界線,再過了那條線之後,即使你還是睜著孩子的眼睛,你看到的也已經不再只是孩子眼中的世界了。身心的痛楚的確是最快的成長,只是象徵性的穿戴一次在也不會穿上的衣服
遠不如親身踩在時間上的尖刀,忍耐過一種只有自己能讓自己解脫的遭遇,成長的計時器才真正開始啟動。
p.224 自由和順從本性的生活,才能真正解放桎木告的靈魂。
p.247 最重要的事情,每個人都為愛而活。
p.249 生命是一種探詢,有人問我為何總是和煦的唱著唱著,只因為現實迎面而來的強度,需要平日的溫柔來補償。
人們總是竭盡所能想留下甚麼,不一定只因生命是短暫的,也許是因為,生命是永恆的。
p.313 最黑暗的東西就是純粹,而純粹容易上癮。
p.318 如果「寫」是為了保存記憶,那麼那個天大的祕密就是,「讀」只是為了樂趣。

2014年6月5日 星期四

書摘─小說之道 / 鄭錠堅

P.19 人性有急欲聽到答案的傾向,人性也往往會出現未理解就判斷的成見。其實,這是一種           迷信─不了解,就相信,即迷信。
P.26 「愈卑賤的生命愈可能隱藏了驚人的潛力及堅定的心靈」的生命奧義。
P.36 歷史負責「外在的真實」,小說則負責「內在的真實」。
P.46 奧修:「過去、未來」是屬於時間性的,只有「當下」或「現在」是屬於生命、存在與           真實的。
P.47 過去只不過是記憶的收集,而未來只不過是你的想像,你的夢。真實的存在是此時此               地。
P.72 完美的意義不在完美本身,而在學習、尋找完美的過程。
P.78 從更深層的人生意義思考,複雜的人性問題無法簡單的回答,生命不需要檢的答案,小           說也一樣。
P.63 一位有創造力的人和他人不同的主要特徵,即是對某些感覺、感情和思維的微異的一種          極度敏感性。
P.84 前言:「小說沒有深度,等於失去靈魂」;但再深刻、藝術性再高的小說,如果不能走          向市場與人群,就彷彿少了血肉。這是小說的宿命。
P.85 嚴肅是目標導向的。即使當一個嚴肅的人開始遊戲,他也會改變那個遊戲的品質。
P.86 〈老子〉27章和47章又說:「善行無轍跡」。「不為而成」。善於行動的人是看不到做           事的痕跡的。
P.107 頑固與自我執著是誤解與痛苦的根源。相反的,打破自我的界線,走出來面對真相,過          程雖然痛苦,卻是真正的生命救贖之道。

書摘─夢紅樓 / 蔣勳

P.06 一部《紅樓夢》如此寬容,作者有關心、有悲憫,卻不執著,於一切有情無「憎」無              「愛」。
P.10 或許是因為年紀漸長,有了世故,有了悲憫,被一般人唾棄的賈瑞、妙玉,他也憐惜他           們的遭遇,給予它們最大的諒解和包容。
P.27 東方的哲學相信「萬物有情」,「情」是對自己存在的一種意識,因為這一點意識,也           就有了生命的喜悅與憂傷。
P.34 領悟。人生有許多解不開的謎,一個人為什麼會遇到另一個人,一個人為什麼會愛上另一個人,一個人為什麼會恨另一個人,許許多多的糾纏,許許多多的相距與離別,許許多多的想念與遺忘,許許多多的眷戀與捨棄,《紅樓夢》用「還」這一個字來解釋,使糾纏中有了可以慢慢解開的可能。

P.49 我們自己身上,常常有兩個不同的自我,一個沉溺情愛、眷戀繁華,糾纏牽掛不斷的自我,另一個解脫生死,領悟無常,來去無牽掛的自我。
P.212 《紅樓夢》的作者沒有「嘲笑」,只有「悲憫」;沒有「不喜歡」,只有「包容」。
P.212 生命是一種因果,看到「因」和「果」的循環輪替,也就有真正的「慈悲」。
          慈悲是真正的智慧。
P.213 「慈悲」並不是天生的,「慈悲」是看過生命不同受苦的形式之後,真正生長出來的。
P.215 一本書,可以讓你不斷看到「自己」,這本書才是一本可以閱讀一生的書。

書摘─ 父母老了,我也老了 by 經濟新潮社

P.28 家族的歷史會重演,過去的衝突會重現。
P.41 照護是動態,流動的情境,人事物都會改變。
P.42 人生哲學、信念與個人特質,都會影響你怎麼做。
P.50 已經達成平衡的人會開口,覺得羞愧的人則不願意開口要求。
P.57 理想主義是一種會讓人精力充沛的特質,把我們所做的一切變得更多采多姿。
P.68 照顧者可以閱讀、研究和思考問題,並到了一個關頭,總是必須得出結論和採取行動。
P.70 對於老化、疾病、死亡和垂死的基本信念,會影響到整個照護流程。
P.76 孩子一開始都是愛父母的;長大了一點之後他們也愛,之後開始批判父母,有時候會諒           解父母。《王爾德》
P.139 人的自尊永遠最重要。
P.148 生命是動態的,萬事萬物都會改變,其中的機巧是要看清楚重點是甚麼,並且仔細想透           徹,謹慎地想清楚,這可是自己的人生。
P.224 你需要堅定,以目標為導向並富有同情心,而且是同時要具備。
P.226 離開他們熟悉的環境,代表著失落。
P.240 污辱你的人,基本上憎恨的是他自己。
P.243 如果認真生活,就永遠不會變老。
P.274 內疚可以是促成快樂改變的催化劑。

書摘─超棒小說這樣寫 James N.Frey 譯.尹萍

P.18 Lajos Fgri:「一個全面完整的腳色會擁有三度空間。生理>社會>心理。」
P.18 生理. Length , Weight , age, sex, race, health
        社會.出生階級、政治、宗教信仰、父母對於兩性、金錢與事業成就的看法如何
        心理. 社會與生理過同造成,包括「智商、性向、特殊才能、推理能力、習慣、脾氣、感         性和才華」。
P.19 小說家若不了解人物性格如何形成,對於人物行為動機也就不明朗。
P.35 堅定的主角是劇情小說的命脈。意志堅定、動機強烈和勇往直前。
P.40 創造新鮮的刻板人物,秘訣在滲入讀者沒想到這類人物所擁有的特質。
P.58 Raymond Hull :「Main Character + His Goal + Opposition = Conflict 」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主角+他的目標+對抗力量=衝突
P.65 中心人物如果沒有內心掙扎,情節就沒有深度
P.108 故事的定義:「發生在有意思的人物身上,有因果關聯的一連串事件之敘述」。
          完整的定義:有意思的人物,經歷一連串有因果關聯的事件,產生了改變。這過程的敘           述,就是故事。
P.124 A..B..C 寫步驟表,事件油發生前的因素自然引導出來。
P.127 故事是引號,高潮是驚嘆號。

2014年5月20日 星期二

書摘─絕對做得到的持續術 /石田淳

序─持續,就是力量
重點
1.增加某項行為
2.減少某項行為

P.39 第二章 為什麼「事情進行不下去」
原因1.不知道具體的做法
原因2.雖然知道做法,但是卻不知道要怎樣才能夠「持續下去」

P.44 無法持之以恆,做事無法「進行到底」的人,人們對他的評價便會下滑,信任會打折,甚至完全失去信賴,當事人本身也會因此喪失自信,往後做什麼事都會悲觀。

P.45 無法持續的原因乃是:行動沒有焦點
P.48 兩種行為模式
1.增加不足的行為
2.減少過度的行為

P.52 「敵對」行為會阻礙那些想持續某些事情人們的活動,因為在做的瞬間,馬上可以達到「你所期望的結果」‧

P.58 過度的行為特色:「自己不需要特別的努力,也可以簡單地持續下去」‧

第三章─檢視自己的行為,就能夠持之以恆
P.70 ABC模式 A=先行條件 B=行為本身 C=結果條件
<行為之前的條件> <行為之後的條件>

P.81 增加目標行為發生機會的三個要點
1.營造「行為的阻力」
2.營造條件已賦予動機,EX.從事該項行為,得到好處。
3.降低行為的難度

P.89 減少目標行為發生的機會三個要點
1.去除「行為的助力」
2.去除提供動機的條件。EX.去除該項行為的好處
3.提高行為的難度

P.94 總結 1.總結行為的助力 2.彙整